胡延平:以全球中国+内需中国的自觉,走向中国3.0
2025-04-07 17:34:14
  • 0
  • 0
  • 1

是时候提出全球中国了。

全球中国+内需中国,是接下来中国发展路径的两条主线,中国复兴叙事的基本框架,中国3.0的底层逻辑,也是崛起进程不被打断的关键。全球中国和内需中国是破题、破局的钥匙,也是被动与主动之间需要做出选择的必由之路。需要以全球中国、内需中国的历史自觉和未来观念,走向中国3.0,把握未来主动。历史自觉并不是指向历史过往,而是指向当下这个窗口期所需要形成的这种主动的战略自觉,是历史性的。

一个重塑全球化过程中排除中国的单边美国,和一个不依赖美国的全球中国,将是两个现实存在。排除中国的美国,不依赖美国的中国,都是必然。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走向。

全球中国意味着高度开放、成为世界,而不仅仅是出海。在地理中国以外,在全球范围内再造一个海外中华、分布式产业科技经济与市场利益网络。

内需中国意味着14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如果能够解决内需引擎、投资低效、货币空转、基尼系数、产业互搏、科技创新引领赋能和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将有机会成为发展潜力依然巨大的世界级经济体。经济角度,一个国家可以相当于很多国家。

所以全球中国,不只是一带一路,内需中国不只是刺激消费。需要把中国作为一个外化和内生能力兼备的新型经济体来重新筹划。需要新思维、新发展观、创新的生态观。道路既是走出来的,也是选择出来的。历史的发展,往往就是诸多选择相互耦合的结果。让市场做出选择的同时,也需要有主动探索,主动求解,有战略自觉。

尽管贸易关税硝烟弥漫,但不能被局部表象迷惑。美国并没有真正走向所谓孤立主义,并没有去全球化,而是以对新的未来观和战略版图的理解,按照自身意图重塑全球秩序,重塑全球化的过程中重新要价,各方面既要又要。

贸易尤其货物贸易只是全球流动性的一部分,更只是秩序的一小部分。金融、产业、科技、军事......这是一张有多个维度的全球网络,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数智基础设施在谁,比贸易在谁更重要。如同世界正在进入全球化4.0,美国现在正在进入新美国2.0(2009年提出过新美国1.0)。而中国有必要走向3.0。

1949年以来的中国已经走过两个阶段,中国1.0和2.0分别是不同的产业科技经济循环和发展模式,以全球中国和内需中国为基础,中国需要走向中国3.0,走出一条不同于改开四十年的新路。这也将是中国的第三次现代化(2001提出过第二次现代化)。同样,全球中国、内需中国的内涵和外延,不只是双循环。

中国3.0和第三次现代化,无法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处处都有参考模板,不再能只以某些发达国家为参照系。全球中国和内需中国下的中国3.0,需要有对未来形态、社会安排方面新的理解。智能是重要基石,但智能不是万能的,要让智能成为升维、竞争力、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原力,但更要寻求比智能更智慧的面向未来的社会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升维发展。

全球中国和内需中国视角下的中国3.0,需要的是复杂混序思维,多维运筹能力。如同看贸易问题不能只是看贸易,而是要把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把货币、财政、利率、汇率、股市、债券、期货、银行等不同维度放在一起动态考量,把金融、科技、产业、市场、地缘、政治、社会问题等放在一起综合考量。

中国3.0需要史无前例的生态理解和战略自觉,更需要史无前例的大盘推演能力。中国3.0依然需要基于市场、开放创新、合作精神、学习汲取,发展依然是硬道理,但是未来形态的理解,需要建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新度量衡,以新的观念和价值座标作为指引。

中国3.0意味着成为自己,走出依附,走向与世界的相互依存、命运共同。如此才可能从上一个周期中汲取到经验的同时也吸取到教训,走出厉害国和西方中心两个极端,生发出有全球生命力的新的群体智慧,在精神上长出新的自己,迎来现代性的成人礼。

有了全球中国和内需中国下的中国3.0思维,知道自己要走的路,也就不会因为某些给中国反复挖坑的力量的战略诱骗,而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也会尽力避免因为陷入某些对抗的恶性循环而让这个世界走向极端。

他狂任他狂,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全球中国、内需中国、中国3.0,意味着以历史自觉和未来观念,把目光从发酵抵牾仇恨的暗黑世界移开,看向和看清:清风、明月在哪里,山岗、大江是什么。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