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平:液化一切,液态智能
2025-06-10 15:30:02
  • 0
  • 0
  • 0

作为新界面Liquid Glass是赏心悦目的,但搞错了重点,Apple当下最需要液态、液化的是智能生态本身,而不是UI/UE交互界面。站在基座模型、智能生态、Siri入口角度,这届WWDC不够给力。Apple真正需要充分发力的是模型等基础Intelligence能力,以及塑造这种能力的生态液化,实质性的

Liquid.

Liquid Intelligence液态智能,是我此前的一个观点。正在发生的是,AI2.0将一切液化。强智能的发展也需要液化一切,友展者能的企业、应用省能的开发者乃至用户,纷纷主动被动将Apps、数据知识、软件工具、感知交互与连接液化。今年不同场合包括通过《条条大路通操作》曾经分享过的液化、液态智能方面的观察与观点,今天引申一下。液化指向流动、流化,液态比固态更容易形成瞬时聚合建立瞬间连接,甚至比网状联结更容易任意向量流动。液态是多向量、向量自由的基础。面对智能无相,流动无形,元级连接,过去的边界即是约束,规则如同板结。当整个世界成为无边无形的神经网络,所有事物均为全局注意力机制下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元神经元功能元智能元的分形与合体--智元,智元一定是“液化”、“原子化”的,向量自由是智元的基本特征,智元不是token。液化是原子化、向量自由的第一步,也是必经的一步。智元既有需求也被需要,是万事连接、万物智能的基础。液态智能去协议。

互联网在液化,液化为原子级网络和分子级应用,数据的回到数据,应用的回到应用,基于智能重新连接起来。但智能的连接不像过去的连接经由协议、渠道,受到藩篱的保护。智能的连接呈现为液态流动、动态偶合特征。互联网不再是刚性、结构化的,在被液化,信息化阶段建立的各种基础架构更是在被液化。互联网被液化,消解、冲垮的第一座大坝就是搜索。

在一切液化的基础上,液态智能呈现三个表征智能液化、智能互联、自然交互。智能本身的液化目前以 token、patch、注意力等为基础,并且已经像水一样流动起来,雨露滋养,智惠万物。智能互联不是智能互联网,更不是所谓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互联网3.0,它只是在通讯层需要互联网衣伤白工阳夕士屯台万联去求对V的需要甚至超出对TCP/IP的需要。互联网下沉为连接网、通讯网,就像IP通讯已经下沉为通信网。自然交互是表征但只是交互的一种,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甚至不需要自然交互。但是自然交互产生新的入口,多个超级入口成为可能。Agent最可能成为超级入口,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Agent是真正的智能体。端侧模型+云端模型越来越多在内化Agent乃至工具软件的能力,但趋向是成为超级入口的基础而不是入口本身,AIOS、Agentic Browser等也只是超级入口的系统支撑。智能互联,发生在至少9个方面:模型与数据/Apps/工具之间,模型与模型之间,模型与世界之间,Agent与模型之间、Agent与数据/Apps/工具之间、Agent和Agent之间、AIOS与这一切之间,智能与具身之间,人与智能之间..智能互联让世界动态交织为无数神经网络、智能体组成的智慧体,动态耦合瞬息万变的复杂神经网络,让地球看上去像是一个附着于自然之上的TheMatrix。所以实质就是:AI不仅超越人类,而且已经开始

连接起来。

胡延平E-Rambler 编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