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平 | 元宇宙是认知试金石,警惕夸大炒作,四大悬疑待解
2021-12-09 09:39:31
  • 0
  • 0
  • 1

作者:胡延平


编者按:前不久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将更名为“Meta”,进军元宇宙。“元宇宙”正引发思想界、科技界、资本界、企业界、文化界的关注。2021年11月6日,苇草智酷策划了智酷沙龙119期“互联网太卷了 我们需要元宇宙”主题分享(吴桐 | 互联网太卷了  我们需要元宇宙),邀请互联网学者、DCCI互联网研究院创始人胡延平进行点评。以下为胡延平的分析和观点:


拥抱元宇宙是拥抱未来的一部分,但未来不等于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也不等于元宇宙。元宇宙是测度公众、业者、监管等各个方面认知水准甚至道德水准的试金石。对一切夸大炒作、过度鼓吹、名实不符的元宇宙旗号下的行为都需要保持观察甚至心存警惕。四大悬疑待解:

第一个悬疑,元宇宙是一场迫不及待的革命,不仅有技术、商业驱动,更有规则、秩序诉求,但是虚拟世界的“理想国”能不能成功建构,并反向投射到现实世界,高度存疑;未来不同力量主体之间的博弈、冲突将异常剧烈;本质上虚拟世界也是现实世界,一切虚拟世界皆在现实之中,元宇宙能否立足于现实世界而不是被现实世界各路力量围剿,“新秩序”会不会尚未成型就崩解坍塌,这个问题赫然存在。

第二个悬疑,元宇宙的技术要件、技术要素已经初具雏形,但距离良好用户体验、海量用户市场热启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元宇宙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被吹上天。技术进步取决于技术自身进化速度和发展规律,研发进展并非概念炒作可以强力驱动。

VR/AR/MR设备的传感、显示、算力、智能、带宽、续航等都还处于早期幼稚园水平。端侧、云侧引擎单独来看在高功率高能耗情况下性能尚可,但尚不支持形成生态化整体网络。区块链本身的并发并行瓶颈、能源与资源高消耗状况短期内难以突破。尤其是共识管法在节点规模、性能与容错性三者之间的难以平衡,使得区块链迄今为止出现的绝大部份关键应用实质上相当低效,而要高效又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安全性。

这些因素会导致蜂拥入场的元宇宙概念项目,如果割不到韭菜或者没有实力强大的金主支持,下一阶段不可避免将可能进入为期数年的徘徊期。前面说到元宇宙是一场迫不及待的革命,如果要给这个革命再加一个定语,那么这是一场迫不及待的早产革命。

第三个悬疑,元宇宙从根本上并不是“所有人”的,虽然“所有人”会以为这个概念描绘的未来是属于“每个人”的;舆论至少需要区分三种形态/力量的元宇宙,一是中心化而非分布式的元宇宙,而是巨头/大平台驱动的元宇宙,三是表面上主打分布式概念但实质上依然是少数人操纵的元宇宙;这三种形态往往隐形叠加、交相辉映。从过往的历史经验、目前的实力对比以及技术赋权的发展走向来看,技术并不天然催生数字平权,不仅如此,技术反倒更可能驱动力量和利益向少数人的加速集中,甚至结果往往比帕累托法则更为极端。尽管某些逻辑听起来很美,期待元宇宙让世界变平,是一种新的幻想,这种新的幻想只不过是曾经多次出现过的历史幻想的又一轮现实循环。

第四个悬疑,大部分元宇宙项目提出的是长期承诺、远期图景,但大部分相关商业项目实质上想要得到的都是短期利益。虚拟货币、DAO、NFT、元宇宙房地产等莫不如此,本质上买卖的都是不是股票的“股票”,只不过真实的股票往往有实业企业的业务价值作为背书,而虚拟的“资产”实际可能只是“马赛克”,想象力赋予其价值,它似乎就有价值。虚拟世界资产的所谓稀缺性、唯一性,都只是想象力的结果,其稀缺性和唯一性实际并不存在。从资金流、交易链的角度,将一切虚拟资产买卖都看成击鼓传花的游戏,性质并不过分。

究其根本,元宇宙并未经过“共识”过程,它只不过是少数人发起的一场迫不及待的早产革命。因为它和大众既不是“共谋”更不是“共享”的,其初始分配与再分配、几乎所有交易体系从本质上并没有比现实世界为资本而生的种种规则和秩序走得更远,甚至实质上其利益体系更为极化、丑陋。所以只要是对数字经济、虚拟经济、智慧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所认知的人,都不会轻易进入元宇宙所设定的话语圈套,尽管元宇宙作为现实场景、数字场景、数字现实场景的某些部分已经成为正在到来的未来。

元宇宙要成为真正的共识,就必须与所有人共谋,但这并不可能,因为迄今为止亿万个体缺乏这样的集体协作智慧,尽管元宇宙的鼓噪者认为他们创造了这样的可能,但游戏本质上依然是少数人的。绝大部分参与到这个游戏的人只不过是被玩,当然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