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平:从老罗吐嘈西贝看智能经济能否终结工业化预制
2025-09-14 17:28:49
  • 0
  • 0
  • 2


舆论围绕预制菜的一通乱仗,实际是5回事。

1.新鲜现做的符合食品安全的菜;

2.新鲜现做的不完全安全的菜;

3.保鲜且安全的预制菜;

4.保鲜但不完全安全的预制菜;

5.保鲜和安全都缺乏保证的预制菜。

真正的消费者想吃的是1,实际能吃到的大多是2。

恐惧营销鼓动消费者吃预制菜的理由也是2。

预制菜商家鼓吹的是3,实际能做到是4和5。

西贝老板说自己做的是1,依据是中央厨房不是3。

媒体在西贝后厨拍到的部分是4和5。

实际上以目前的监管和现状,1和3都做不到完全确保食品安全,尤其农药、激素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但做不到不等于可以不做,更不等于消费者可以无条件接受和默认不安全。

预制菜的实质是餐饮工业化和市场重新洗牌,是短期中期不可逆转的方向,底层逻辑是工业经济的规模成本效率和市场在起作用。人类和土地种植解耦,供应链产生,工作与生活、吃饭与做饭解耦,大规模供给就要靠市场、产业链。预制菜是链条终点的工业化投喂,工业化食物链。饭到嘴边,很多时候消费者别无选择。但要说人类就喜欢预制菜,或者本来就应该吃预制菜,或者说预制菜是最优选项,纯属胡扯。

消费者要实现1(其实老祖宗早就实现了),最终还是要通过智能经济把个性化成本降下来,实时短链非标准化与长链的规模标准化并行,农业工业经济在智能驱动下未来发达到食物成本在生活成本中的占比微乎其微,标准化与非标准化成本效率差别缩小,才可能把人从工业化投喂中解放出来。目前即使欧洲,明确标注不是预制菜的餐厅主要也就是如米其林之类。但米其林表面是物质-服务貌似丰盛的“镀”金年代的高品质消费,在真正的丰饶时代只不过是标配。虽然AGI都快来临了,产业链支撑的城市生活目前还困在工业经济的循坏里。

前天看法:预制菜是工业时代的末日狂欢,就像外卖大战是互联网最后的内卷。AI时代人的生活恰恰会更趋向于个性化、人本体验,食物方面更是,技术会使得个性化的成本逐步降低,安全方面的监管效率提高,目前的食物安全问题终究有解(以后别的安全问题又会冒出来)。收入水平支持的情况下,人会天然趋向于做出更有意味的消费选择。恰恰不是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这种过时的工业化喂养思维。这就和今天尽管方便面更便宜但很少有人拿方便面当主食是一个逻辑。

现在谈智能经济能否让人类走出工业化食物链,还为时过早,国内预制菜产业链本身都还处在模仿起步阶段,但人就是未来实现个性化和新鲜安全这事的动力对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