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平:互联网专家
摘录:
互联网口述历史这套书是跨学科的,对科技史、传播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人类学等各个领域学者来讲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大量一手的原始资料是研究的基础,也是认知昨天观察今天预判明天的基础,源与流是所有思考的基础。
在互联网商业力量如此强大的今天,像方博这样做一个不被商业俘获的独立学者实属不易。互联网领域最不稀缺的是商业,最稀缺的是思想,独立的思考、研究和判断。非常期待互联网口述历史在下一个阶段能够产生更多成果。
现场图片
发言内容:
我第一个要表达的是一个感叹号!
十四年走遍全球访谈,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非常不容易的事,同时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事。这是一个跨学科的成果,研究产业经济的经济学者,从科学技术发展变化角度研究科技史的学者,包括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发展变迁的学者,乃至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历史的学者,互联网口述历史都值得参考借鉴,传播学领域更不用讲。
然后我要表达的是六个问号。方博做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第一个问号,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去看一下互联网迄今为止已经改变了什么,还没有改变什么,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和思考甚至一些答案。
第二个问号,就是我们如果再进行深入思考可能也需要回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互联网究竟是什么,从哪里来,在往什么地方去,这个貌似是一个废话,但实际能把这么一个废话有深度剖析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个问号,什么是互联网的技术特性、创新特性、产业特性、商业特性。
第四个问号,什么是互联网的基本精神,是初心意义上的,本心意义上的,还是常心意义上,基本精神是源自于技术特性还是我们所给予它的一种人文关怀,或者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思考。我们过去三十年都在做一件事,不遗余力的作为一个互联网的鼓吹者、推动者、参与者,但是显然互联网的发展对于中国现在和下一步来讲并不在预期的方向上,很多方面需要我们重新思考。这个是我们对于互联网价值观或者是我们对于科技的三观都需要进行重新思考。
第五个问号,如何从更为广阔的技术背景而不仅仅是互联网的角度去看互联网、理解互联网。显然这是更为广阔的,一个有技术、有商业、有产业,这么一个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如何从更广阔的角度看这个互联网。
第六个问号,我们对于下一个阶段能够有什么样的认知,或者什么样的判断吗提出一些什么样的关键性的问题,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前面五个问题的落点。
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实际上尽管产业是巨大的,市场是繁荣的,技术是创新的,但是思考是奇缺的,过去三十年里头我们做的太多的是推动产业发展、传播网络变革的一些工作,现在需要我们能够抽离出来去独立的系统的思考,像方博这样能够做不被俘获的学术,在不被俘获基础上适度穿透,进而深入理解和观察这样一场变革,包括产生有预见性的、有价值的观察角度能够有益于这场变革,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价值。
下一个三十年也好,五十年也好,需要观察、思考、预见。很期待口述历史在下一个阶段能够产生更多成果,能够带动产业、学术等方方面面有更多系统性的思考。
《互联网口述历史第1辑•英雄创世记》
会议相关文章